特别报道丨聚焦新窗口期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电影与科技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2022-08-23         新闻来源:中国电影科技网      点击0

8月19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导下,由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保利乐享文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京举办。来自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著名导演、制片人、演员等共计11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共话科技赋能,探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描绘“十四五”电影产业发展蓝图。


1661224687897498.jpg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传输放映技术研究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刘知一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传输放映技术研究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刘知一在论坛以《数字电影新窗口期的发展趋势与机遇》为题发表演讲。他谈到,我国数字电影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我国继续保持票房和银幕总数世界第一,国产电影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精品电影从现象级向常态化跃进,然而数字电影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发行传输、影院放映环节的核心软硬件设备及相关标准仍然大都来自国外。


在此背景下,刘知一强调,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要求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工业化基础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


刘知一表示,数字电影的技术发展正在进入新的窗口期。由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域、帧率的需求提升和系统演进带来的高新技术格式,以及影院智慧放映、差异化放映模式等正在深刻影响放映环节的技术变革;基于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和高品质LED实时呈现的电影虚拟拍摄异军突起,可实现场景的快速切换,为演员提供沉浸式拍摄环境,并且没有传统绿幕的溢色问题,这种拍摄方式不仅创造出好莱坞的新名词“游戏化电影”(Gamily Film),其实质更是拍摄流程的变革,传统的顺序化、线性生产流程将逐步蜕变为非线性、网状的生产流程。


刘知一指出,在制作环节,大科学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步伐不断加速,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蓬勃发展带来的各类工具迅速进入实用化阶段,包括基于AI的图像增强和图像修复、基于语义的AI绘画、光线追踪、3D空间实时重建等,为进一步提升制作水平和制作效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电影目前仍然是视听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传播力影响力巨大,我国在LED、人工智能等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这也为我国数字电影在新窗口期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并跑甚至领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刘知一分享了近年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在电影高新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定、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等领域的成果,包括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联合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我国首个通过DCI检测认证的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LED电影放映系统、致力于大数据时代远程跨域协同制作的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智慧影院技术支撑平台及多种新放映模式点播设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支撑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电影级别数字水印、LED虚拟拍摄影棚及研究实验室、首个中国牵头编制的ISO国际标准《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


聚焦电影与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嘉宾各抒己见,共话科技赋能。当下,中国电影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在“科学与影视融合”之间架桥修路,以科研力量为电影行业“技术赋能”,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实现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