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2022-08-22         新闻来源:中国电影科技网      点击0

8月17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以“理想的观众与观众的理想”为主题,邀请电影行业专家学者、导演制片人、院线负责人等行业精英,分享他们在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高新技术制作与放映、影院运营能力提升、艺术创作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共同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秀磊出席并致辞,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刘达,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主任)孙向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发表了主题演讲。


1661138649887375.jpg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刘达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刘达以《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重点阐述了电影核心关键要素及提升优化策略和新时代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刘达认为,电影是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和现代视听技术的发展制高点,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的有力驱动下,电影产业正由传统视听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目标和重中之重,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新时代电影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刘达强调,数字电影系统本质上是一类典型的多媒体(图像、声音、字幕)信息通信系统,其核心关键要素是质量(Quality)、安全与版权(Security & Copyright)、效益(Benefits)。对于如何提升电影视听质量与观影体验,刘达表示要适应电影大制作发展要求,优化规范电影摄制工艺流程,大力发展与应用多元化现代化的电影摄制手段服务精品电影制作;大力发展电影云制作,推动电影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形成有效制作合力,服务精品电影制作,影视基地充分运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电影制作渲染提供强大算力,电影云端制作与本地制作融合并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多维度科学有效提升电影的技术品质与视听体验。他特别提到,伴随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迅猛发展,图像压缩前码率不断提升,应高度重视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及其标准演进,JPEG 2000应用于数字电影图像编码已接近20年,正面临发展与应用瓶颈,电影行业需针对JPEG XS、开放媒体联盟(AOM)AV1、H.266/VVC、自主标准AVS3等开展行业定制研究与试验。


刘达认为,影院作为现代电影产业的多媒体终端,应遵循高品质、专业化、差异化发展策略,持续提升视听质量、沉浸感、临场感、运营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精品影院,不断增强影院相对于其他媒体终端的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加快推动国产LED电影显示系统在影院部署商用,LED新兴放映模式对“IMB集成媒体模块+数字放映机+银幕”的传统电影放映模式产生了重要冲击,但需综合考虑标准化、人眼视觉健康、音频解决方案、系统部署成本等因素;探索试验智慧电影和智慧影院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制定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与算法在电影行业的定制化应用方案。


此外,要强化电影安全与版权保护。现有数字电影系统基于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安全体系,随着电影线上线下融合互补体系逐步构建完善,电影行业未来应高度重视云端内容安全与版权保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推动国密算法(SM4/SM2/SM3)、可信计算、区块链、移动云计算(MCC)等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刘达提出要持续提升电影产业整体效益。应加快构建完善工业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电影摄制发行播映技术体系和安全版权保护体系,支持电影的多平台应用和多终端播映。


刘达阐述了新时代电影强国建设的科技内涵,涵盖以下内容:(1)电影银幕、传统摄影棚/虚拟摄影棚、影视基地/影视产业园、发行传输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系统设施等电影相关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世界。(2)国产电影的拍摄制作水平、视效水准、视听品质、科技含量、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居世界领先,基于图像高分辨率(HR)、高帧率(HFR)、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WCG)、沉浸式音频(IA)等新兴视听技术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制作生产能力强劲,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的高品质视听需求。(3)电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电影民族工业发展实现重要突破,在电影核心器件、关键芯片、基础模型、核心算法、原创技术研发、关键软硬件系统研制等领域无明显发展短板,基本实现电影科技自立自强,能够有效抵御西方世界严格苛刻的封锁管制,电影产业韧性和鲁棒性强劲。(4)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云化与智能化升级水平居世界领先,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电影拍摄制作发行放映技术体系和安全版权保护体系构建形成,电影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并进和协调发展。


他提出,电影科技创新要适应大科学时代发展要求和借鉴元宇宙核心思想。全球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产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适应大科学时代发展要求,需建构适应现代科技演进趋势、国家与行业战略需求的新型电影科技支撑体系,统筹科学研究的战略性、系统性、专业性、协作性和融合性,推进融合并进和协同创新。元宇宙(Metaverse)已成为信息通信技术(ICT)及相关领域炙手可热的概念和热点,其核心思想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深度融合和智能交互,数字电影集中展现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交互和呈现,元宇宙与数字电影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通性,值得下一代数字电影系统借鉴参考。


刘达介绍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近年来在电影高新技术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涵盖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中国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与算法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智能化制作生产系统。他说,我所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承载着践行国家战略和服务电影行业的使命,愿意与行业内外机构在高新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定、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等领域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电影科技实现自立自强。


刘达指出,当前及未来,制约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实现跨越的技术短板,一是兼具高视听品质、高科技含量的国产精品电影数量有限,中国电影摄制发行播映体系工业化水平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不相称,二是电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电影强国建设要求尚存差距,中国电影在核心器件与芯片、基础模型与算法、后期与特效制作工具、原创关键技术研发与核心软硬件系统研制等领域需加快实现自立自强。


最后,他说,未来要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构建完善电影行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数字电影关键技术与核心软硬件系统自立自强,推动电影民族工业发展升级。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遵循科技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科技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完善工业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电影摄制发行播映技术体系和安全版权保护体系,持续提升电影视听品质和产业整体效能,为建设电影强国提供强大的科技智慧和力量。


1661138713835987.jpg

圆桌论坛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萃参加了圆桌论坛,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在电影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她表示,观众高品质视听体验需求持续增长,驱动高新技术格式电影迅猛发展,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巨大的数据量对产业链算力、存储、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5G移动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们采用前沿技术解决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带来的挑战提供了可能。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围绕电影高质量发展,针对自主研发和技术融合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


她说,我们正与国内重点产业园区共同建设5G智能虚拟摄影棚和联合实验室。同时,我们将云计算技术与电影后期制作需求相结合,建设完成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平台的三大核心业务系统都是自主研发,制作人员无论从何地通过互联网登录到平台,都可以在云端完成从剪辑到母版制作的全流程制作,开展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此外,我们针对电影内容高安全性需求,根据电影素材和后期制作流程的特点,自主设计加密算法和安全体系,严格保障素材安全。考虑到后期制作公司和产业园区的不同需求,平台架构灵活,可以对接公有云,或制作公司和园区已有的数据中心,联合建设覆盖电影摄制全流程的云制作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利用已建成的平台、已有资源和自研技术,联合行业优秀后期与视效制作公司和产业园区,集聚优势制作资源,形成强大制作合力,助力国产精品电影持续推出,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嘉宾来自电影行业的不同领域,紧紧围绕“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展开交流与讨论。论坛的讨论丰富深入,既有实践总结,也有理论分析,对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