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数字电影论坛:第九届数字电影论坛在北京举行畅谈数字电影发展历程 展示数字电影科技发展

发布日期:2017-09-15         新闻来源:中国电影科技网      点击0

      2001年8月26日,第九届数字电影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影片质量”。电影局副局长毛羽致开幕辞,电影科研所质检所所长杨雪培、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主任李枢平、中影集团总工程师陈飞、电影学院院长刘戈三和中影数字院线公司总经理程阳分别回顾、畅谈十年来数字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自电影科研所、中影集团、定军山、捷成洋行等16家电影科研、设备生产和技术应用单位的专家就数字电影节目传输、拍摄、制作、3D技术、4K放映等行业技术热点问题做主题发言。

blob.png

      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向本次论坛的举办方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关心支持并致力于中国数字电影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从第一届数字电影论坛开始至今年的第九届论坛,中国数字电影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长、从非主流到大势所趋的发展历程,他说“10年来,中国电影已经从年产量不足百部跃升到500部以上,其中,去年的数字电影的产量达到了75%左右;年票房不足10亿元跃升到百亿元以上,其中数字电影放映产生的票房达到60%;银幕数不足2000块跃升到超过8200块以上,其中(截止到2011年7月底)全国城市的2K商业银幕达到了6345块;适应中小银幕的1.3K数字放映系统已经超过1300套;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领域,农村的数字流动放映设备已经接近5万套,基本完成了从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历史性过度。这些数据说明,通过10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中国电影在产业化、数字化两个方面已经走向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数字化对中国电影的助推力已经充分显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数字电影飞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毛羽副局长提醒行业人士继续保持清醒的认识,他说“我国数字电影的发展水平与世界电影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电影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电影人以激情、智慧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加以解决。”如何加快电影产业的发展,他指出:“中国电影将继续坚持产业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未来的5—10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数字电影的发展,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影片的质量,促进电影创作市场的繁荣;在电影放映方面,我们将继续利用数字放映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市场运作,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数字电影放映的覆盖,以使这些地区的观众和大城市的观众一样,能够看到最新最好的电影。中国电影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惟有加快产业化、加快数字化,方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blob.png

      接下来,五位来自科研、发行、制作、教育、院线等电影行业各环节的领军人物,一起回顾、畅谈了十年来数字电影在中国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历程。按照顺序,主持人程阳总经理介绍了十年数字电影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他通过几个“第一次”,对数字电影在中国发展的十年历程进行抛砖引玉的发言,他说,2001年9月11日,第一次由中影集团和香港环球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影电影院举办了数码电影系统解决方案演示会,放映了从香港传输了一部数字电影。2002年9月5日,第一部国产数字影片《天上草原》,在当时全国13块数字银幕上放映。2002年7月12日第一部数字版进口影片《星球大战》上映。2003年3月7日第一部数字单独发行的进口影片《卢浮魅影》上映。2005年6月28日第一次通过流动数字放映系统在浙江台州放映了国产影片《英雄》。2008年9月28日第一部进口数字3D影片《地心历险记》上映。2009年8月27日第一部国产数字3D影片《乐火男孩》上映。通过这些历史的“第一次”,可以看到我们数字放映发展走过的历程。在影院数字化建设方面,他认为有两个重要时点,一是2007年,随着首钢投资2亿元,配置450套设备,到年底全国数字电影票房已经占到整个电影票房的30%,目前今典公司接过首钢还在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到目前万达院线、中影院线等共8条院线都已经实现了全国数字化。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转换的工作就会很快的完成;二是2008年3月引进了3D数字影片《地心历险记》在139块银幕上放映,取得了七千万的票房。

      杨雪培所长回顾了十年前面对全世界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新浪潮,广电总局在政府决策与支持上的关键事件。他说,十年,一条艰难而且不断探索的路子。2001年,电影局发布了1519号文件,正式拉开了向市场化挺进的院线制改革,放宽了好莱坞影片的准入门槛,为数字电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那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2年初,广电总局提出要发展数字电影,电影局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电影科研所。电影科研所立刻着手开展探索性研究,准备汇报提纲。总局领导在听取了汇报后,决定把数字电影作为引领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投入两个亿启动资金,为中国发展数字电影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枢平主任从十年来农村电影数字化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谈起。他先是回顾了我国农村电影在上世纪50年代从建立60多个放映队开始,到70年代前,农村的放映单位达到10万多个,电影农村的覆盖率达到9%以上的辉煌历史。但随着经济发展,多种娱乐形式不断丰富,原来16毫米胶片电影单声道、画面小、质量低、拷贝贵、发行难、片源少等缺点的充分暴露出来了,16毫米的放映方式在农村逐渐失去了魅力,到2003年,只剩下了仅存的几支放映队,这个时期,农民看电影难,看好电影就更难。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3月18日,广电总局颁布了电影数字化发展方向,制订了专业、中档、农村三个数字化的标准体系。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影数字化网络化的战略规划,并批复成立电影数据监控管理中心。2005年建立国家流动数字放映系统,为政府、版权方、放映队、院线提供了压缩、加密、打包、传输的系统服务平台,为农村流动数字放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6月18日,浙江台州举行了全国农村数字电影试点的启动仪式,放映数字影片《英雄》,三千多名农民观众第一次看到画面质量高、声音好、色彩鲜亮的电影,非常高兴。此后,国家在流动数字放映设备的购置、影片的购买给予了多方面扶持。李长春同志提出了企业经纪人、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十六字发展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流动数字放映院线有275条,农村流动放映队发展到有48800多个,公益版数字影片2130万套,商业影片310万套,全面实现了16毫米胶片向全数字化放映模式的转变,到2010年底的实现了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指标。

      陈飞总工程师回顾了电影数字化制作的十年历程。他说,9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声音的数字化。1997年北影首先制做了第一步数字立体声数字电影。90年代末,北京由电影科研所和清华大学共同进行了“连续图像的研究”,由此孵化了中影华龙数字公司;上影集团投资建立了上影数码制作公司。2005年,中影集团在北京投资建立中国电影数字基地,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制作技术水平上有了一个新的提高。随着数字电影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始兴建自己的电影产业园、电影数字科技园。

      刘戈三院长从电影数字化的优势与改变谈数字化发展。他认为,今后的电影特别是在放映环节,都会数字化,今后说电影就是指数字电影了,自IMB的问世,真正的数字影院时代就到来了。最早的数字电影在水平分辨率上只有1280万像素,近似于1.3K。而经过发展,随着4K电影放映技术的成熟,800万像素使得将来的电影更清晰;激光照明的技术将使光亮度达到3万流明以上,使得将来的电影更明亮,特别是解决了3D放映普遍偏暗的问题;每秒48格甚至64格的拍摄放映帧数使得电影播放更顺畅;随着7.1声道或者更高的11.1声道的出现,使得电影放映更真实。在发行方面,将来可能会实现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张网的时代,是电影发行更顺畅、更安全。当然,与数字银幕数的比例在世界排第一相比,目前我们的数字拍摄还远远不够,基本是中小投资大多上不了院线,每年国产数字拍摄的电影几百部,真正进院线的屈指可数。在电影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近些年随着数字电影进程加快,人才也是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技术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很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缺乏。电影学院今年有一批数字电影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中国整个电影事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blob.png

blob.pngblob.png

      来自电影科研所、中影集团、索尼、捷成洋行、环球数码、电影学院、CIVOLUTION、RealD、巴可、视点特艺、阿莱、科视、雷欧尼斯、杜比、NEC等15家电影科研、设备生产和技术应用单位的专家、电影导演、特效制作工程师就数字电影节目传输、拍摄、制作、3D技术、4K放映等行业技术热点问题做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