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4日,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CinemaS)在上海召开。CinemaS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单位主办,包含上海国际电影论坛、影院设施与技术展览会、影院卖品展览会、电影授权与衍生品展览会、FUN电影发布会五大活动版块,聚焦《电影产业促进法》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变革、未来影院发展趋势与行业变革、电影内容分发渠道的博弈现状及趋势分析、未来线下商业生态与电影的结合、分线发行时代的到来与挑战、中国影院行业并购及投融资趋势、泛电影娱乐的一体化消费场景构建、影院技术樊笼会从哪方面率先取得划时代的突破、多元背景下的影院经营创新等议题。

 

 

论坛篇


(嘉宾观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电影促进法出台后,中国电影的行业变局

 

 blob.png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尹鸿

 

      尹鸿——《电影产业促进法》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发展的状态。电影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靠电影挣钱的可能性并不十分大,但因为电影而创造影响力的可能性却是十分大,因此电影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行业,也是最为开放、产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文化领域。所有的中国传统媒体跟互联网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冲击之下节节败退,只有互联网和电影双生双赢,并逐渐形成寡头市场。中国过去十几年电影票房的增长,从去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中国每年700多部电影基本上已经在市场容纳量上饱和了,而大部分北美票房最好的电影都进入了中国,因此,中国未来面对外国电影竞争,不仅是大电影,而可能更多是分类分层的电影。

 

      《电影产业促进法》之后,总的来看无非是三个内容“放、管、促”。“放”体现在中国电影产业在所有文化传媒领域当中已经是开放尺度最高的了,三证合一只是改变了形式,但实际上并没有巨大的改变;“管”这次强化了对市场的管理,促进法里最详细的部分就是对市场的管理,希望能够规范市场,使这个产业能够健康地发展;“促”这次要求把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到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当中,而且对财税、进出口都提出了要求进行优惠。

 

      很多人都说中国电影是不是拐点来了,我认为中国电影可能会进入平稳的增长期,这种超高速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有五大变化根源:1)可能受到消费价格的影响,原来8块钱买的电影票,现在是30块钱的电影票;2)消费供给,有影院感电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3)消费需求、观众规模和观影需求的常态回归;4)宏观消费环境的影响;5)网络视频的替代性。

 

      未来在新常态中,制作工艺和创作品质是硬道理,影院性、必看性是核心,多样化、分众化、分层性是策略,从黑马、爆款时代进入常态市场。

 

 

内容分发渠道的博弈现状及趋势分析

 

blob.png
壹娱观察创始人  陈昌业

 

      陈昌业——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院线几乎可以覆盖用户所有时间和空间,而智能电视和机顶盒占领下的家庭空间则为互联网厂商构建起了自己的OTT院线。在影院之外,其实内容消费的场景以及分发的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智能电视、电信巨头、IPTV、有线电视公司的有线电视网,他们都在做内容分发,有这么多内容分发,一定会带给影院替代效果。

 

      大家也都感受到了冲击影院的力度越来越强,国内本来放映周期就很短,很多国产片根本撑不到第三周。如果流媒体上线的进程不断提前,看起来没有特别影响到影院本身,但实际上对影院这门生意,对观众来说,如果观众越来越有信心期待影片上映两周或者三周之后,就能够在视频网站上看到新的电影的话,影院一定会面临很大的替代效果。

 

      没有传统是永存的,影院只是内容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影并不是因为影院而定义了电影,电影会在技术迭代下发生更多新的变化,而技术本身也在创造、创新、改变整个商业模式,包括大家都知道的VR、AR、MR这些新的技术都在不断地成熟,很难说未来会发生什么。

 

 

影院并购现状与趋势

 

blob.png
北京泰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建宏

 

      任建宏——从2013-2016年,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票房产出也就占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几,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已经超过了40%,这说明一、二线城市项目越来越少,逐渐向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转移。而从前年到现在,几家大公司的收、并购情况,溢价比是很高的。未来三年将是各大影投公司并购整合的高峰期,巨资收购的背后是收购对象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提高非票收入占比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比北美三大成熟院线,国内的影院还是有发展空间的,目前国内影院收入中票房占比过高,非票收入过低,万达是表现比较好的,在2015年,票房占收入的比例超过了80%,非票收入不到20%,北美成熟院线的非票收入占比比例是相当高的,因此,未来国内影院需要提升非票收入。

 

      对于国内影院并购的展望:通过快速扩张银幕数来拉动票房的时代已逐步离去,影院的经营管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近2年,我国影院市场还会持续泡沫,但大规模的并购还不会出现;小影投未来的竞争优势逐步降低,且无品牌优势,最终难逃并购重组。

 

 

分线发行与中国电影的破局之路
 

blob.png
 互动讨论:分线发行与中国电影的破局之路

 

      大地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刘荣——整个电影行业已经从以前拼位置和价格的时代过渡到拼内容和营销的时代了。没有哪个行业像电影院一样聚集了那么多高质量的消费人群,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流量,因此电影院是一个精良的线下流量入口,如果放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来说,电影院至少在未来5-10年是不会消失的。消费者的需求更丰富了,电影院如何提供给他们更融合、更丰富的娱乐消费体验这是所要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我们自己限制在以前所谓的传统中国电影产业的话,那么天花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一定是要跳出传统所谓的产业困局,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一些桎梏,如果我们用了互联网的手段,把我们线下场景,线下的流量能够线上化、平台化,用大数据手段跟商业体,跟城市体做连接,提供给我们观众更多泛娱乐消费形式,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困局才能走得出去。从需求角度来说,消费越来越丰富,我们提供的内容也应该越来越丰富,我们提供的场景也应该越来越丰富,应该从这个层面去谈所谓分线的发行。

 

      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燕——电影院是一个平台,互联网也是一个平台,两个平台有很多接口、接点可以相连接,通过互联网平台看电影和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两者有沟通的桥梁,不久之后将看到一种新的互联网呈现的电影模式。而分线发行,则为许多上不了院线的片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顾思斌——如果没有优质内容,分线发行是不稳定的。技术的进步其实让很多分线发行变得可能,比如说云端散发技术,以及互联网内容走向电影院,这个门槛变得更低。

 

 

展会篇

 

blob.png

 展会现场
 
 
blob.png
展会现场

 

      影院放映设备方面,激光放映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今年索尼发布4K+HDR激光放映机之后,激光放映已经成为四家主流放映机厂商的标配,并成为主要发展方向,NEC在展会期间就发布了其全新4K双色激光放映机。另外,在展会中可以看出技术厂商对于影院的服务更加倾向于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不论是中国巨幕的从内容制作到全套硬件设备、辰星科技的新一代整体解决方案、科视的Vive Audio完整电影体验,都会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声音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景声崭露头角。

 

      影院信息化方面,像“未来影院”这样的概念,通过自动售票机、自动售卖机、智能取票机、自主检票区等,尽量节省影院的人力成本,实现较高的信息化,已经有影院开始尝试。另外,观众通过第三方票务软件买票观影后,大量的购票资金聚集在票务软件公司,而影院的现金流吃紧,同时影院很难自己研发售票应用,为了减少对第三方票务软件的依赖,一些影院第三方票务应用公司通过分成方式,为影院提供按需定制的影院应用,并以此让影院获取会员信息,这也成为了影院的一种选择。
 
 

blob.png
展会现场

 

      影院座椅在展会上也占据了大量的展位,近两年在座椅领域逐渐出现了带有按摩功能的座椅,主要应用于影院大厅,利用观众的碎片时间,用几元钱的低费用体验按摩服务,而今年已有按摩椅厂商向影厅座椅延伸,通过分成的方式免费将座椅提供给影院影厅,但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要考虑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解决产品维护的问题。笔者认为,不论是影院卖品还是按摩座椅都是在影院“泛娱乐”路线方向上所做的尝试。

 

blob.png
 展会现场

 

blob.png

展会现场

 

      影院卖品也是展览会的亮点,相比于去年的卖品主要集中在爆米花、薯条,今年展会影院卖品更加丰富,爆米花、薯条仍然是标配,但以此为基础扩展到了饼干、果脯、肉干等袋装小食,水果饮品,蛋挞、鸡蛋仔、泡芙等西点,雪糕、冰激凌等冷冻食品,还有低热量健康饮料等,配合展台还原的影院背景,打破了原有影院卖品的局限。还有影院卖品厂商尝试利用在手机应用上通过话费积分兑换影城消费券的方式聚集用户,希望以此在互联网层面做一些尝试,对用户进行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