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b.png

      1936年埃德温•兰德在发明偏光膜技术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后人会戴着眼镜自己吓唬自己。而如果不是阿兰•西里芬特和他的同伴克里斯•戈登1970年发明了全新的3D成像技术,现在的观众可能还要忍受两台放映机分秒不差的同时呈现一个画面的繁琐。近年来,3D电影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制片公司从中尝到了甜头,甚至电子产品制造商也在试图将立体影像推进家庭市场。

      3D电影走进辉煌时代

      我们很难想象好莱坞的大老板们会有一天坐在电影院里带着奇怪的3D眼镜观看一部15岁萝莉少女的演唱会吧?但是今年2月的一部3D电影《麦莉•赛勒斯演唱会纪实》确实做到了。在美国青壮年男性观众大量流失去看橄榄球的时候,它的首映票房收入却达到了3100万美元,也就是说,平均单位影厅收入达到45000美元,创下了好莱坞的历史最高纪录。

      于是忽然之间,3D电影似乎看到了它辉煌时代的到来。在今后两年中,会有不下20部电影发行3D版,其中包括詹姆斯•卡梅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这样的大导演制作。像《四眼天鸡》、《史瑞克》等这样的热映影片都推出过更强调视觉感受的3D版本,尽管人们熟悉了影片的细节和梗概但还是会享受于坐在影院心惊肉跳的感受。

      想必1936年埃德温•兰德在发明偏光膜技术的时候没有想到此举会成为今天立体电影的基础。模拟人左右眼的微小视角偏差就可以在大银幕上还原立体,而人脑就成了一台神奇的分析机,将两张图片汇聚成立体的错觉。那时的观看立体图片成为了一件极有身份和时尚意识的事情,然而简单的风景画和人像绝对满足不了人们的好奇心。

      如果不是阿兰•西里芬特和他的同伴克里斯•戈登1970年发明了全新的3D成像技术,我们可能还要忍受两台放映机分秒不差的同时呈现一个画面的繁琐。阿兰做到了把两种看似错位的图像同时印在了普通35毫米胶片上,于是我们可以体会到了普通视觉环境下红色绿色轮廓错位的图像在戴上了那副特殊难看眼镜后变得立体而近在咫尺的快感和兴奋。

      人们真的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目前来说备受关注的3D大片是艾瑞克•布烈维格(Eric Brevig)的《地心游记3D版》。3月份,该片已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了预映。而布烈维格久久无法忘记观众的反应。“我只是在电影里加入了一些简单的惊悚镜头——比如一群水虎鱼突然从水中跃起,人们就真的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也许这和人的本能有关,你无法忘记向你眼前挥来的拳头,也无法不在心里试图躲闪向你冲来的野兽。在3D电影面前,观众要的就是心灵的沙发椅、视觉的冰淇淋,在你心惊胆战的看着眼前呼啸的一切时怎么会没有心头的暗爽和对科技进步的由衷感叹呢?

      科技无限的延伸了人们的想象力,把3D电影打包回家的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都在蓄势待发准备抢滩这块市场。三星已经在以1199美元的价格在百思买销售42寸等离子电视机,产品标明“具备3D播放功能”;三菱和飞利浦也紧随其后。同时,DDD集团则生产观看三星公司新型屏幕播放的3D影片所需的TriDef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