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b.png

      屏幕上的世界,总是与真实有所不同,但技术可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电视的兴起对电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使观众觉得买票看电影是值得的,福克斯决定购买一项早在1927年便有了眉目的宽银幕技术专利。果然,在更宽阔的画面诱惑下,在更接近肉眼观察效果的吸引下,观众回到了电影院。

      电视预谋篡权 变形镜头救主

      数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黄金分割”,即长与宽的比例为1∶0.618(也即1.33:1)。残疾人士维纳斯,因为身材符合这一比例,年年获选雕塑选美冠军。为了达到看上去很美的效果,电影银幕也采用了同样的比例。这种比例有时也被表达为4:3,也即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此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赐名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50年代后,电视业兴起,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从此可以窝在家里看电影。不久后,电影院开始门可罗雀起来,这让电影公司十分恐慌。为了拉客,他们使出各种花招,而应用宽银幕正是其中之一。

      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在1927年曾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它可以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将画面拉宽,这就是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正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不过当时这项发明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彼时电影仍是观众的独生子,电视还没有生出来与其争宠。直到1952年,为了应对将要被电视篡权的危机,20世纪福克斯终于决定购买该技术的专利权。

     《圣袍》裁成 电影商人起死回生

      要搞CinemaScope,拍摄的时候就得采取把大象装冰箱的步骤:第一,把冰箱门打开(摄影机开拍);第二,把大象装进去(应用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第三,再把大象拽出来(拍摄好的影片放映时,同样加上一个变形镜头,对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使画面还原)。

      1953年,福克斯拍出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The Robe)。鉴于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相对电视大很多,而大的画面效果在尽力模仿我们平时看周围事物的结果,因此电影所编造的谎言看起来比电视更真实。为了这些真实的谎言,观众们重新又回归电影院。一年之内,所有主要的制片厂拍摄时都采用了CinemaScope技术。到1957年,美国85%的影院都安装了CinemaScope技术的设备。

      很多电影技术,都和宽屏幕一样,带着一身铜臭味来到这世上。发明这个创造那个,不过是为了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避免以后赚不到钱。然而无论初衷如何,对于影迷都是好的结果。如果说当初没有宽银幕的产生,电影就会完全被电视所取代,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宽银幕,电影更眉目生动、活蹦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