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评影丨专访MORE VFX:《流浪地球》中式硬科幻特效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19-03-11         新闻来源:中国电影科技网      点击0

2月5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上映至今票房已超40亿,豆瓣评分7.9分。对于《流浪地球》,观众和专家的评价普遍较高,“硬科幻”、“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现象级影片”……2月5日,《流浪地球》同步在美国29座城市的部分影院上映,《纽约时报》发文《中国电影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21日,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宣布,《流浪地球》将登陆其平台,被翻译成28种语言,190余个国家的观众可以在奈飞的平台上观看。


《流浪地球》大部分特效都是国内团队做的,它的逆袭和高票房反应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为了了解《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小编采访了《流浪地球》特效制作公司MORE VFX 制作总监 AhDee(赵浩强)。该公司完成了整部电影800余个特效镜头的制作,约占整部电影镜头的40%。


10.jpg


采访现场


时间紧、任务重


MORE在2017年底开始接触《流浪地球》项目,“最开始接触电影时看到的是一个3小时的版本,这部电影最大的难点是它的东西很杂很乱,资产量非常庞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且没有太多时间去重复地修改”,“项目有200多人参与,沟通中信息难免会有流失”。


据介绍,MORE所承接的镜头很多视角都非常大,“导演已经做了很多设计稿,可是真正在做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


一方面,MORE需要与导演之间达成默契。在正式开始制作前,MORE与导演进行了约2个月的前期沟通,“就是为了清楚了解导演的意图”。在制作中,要查找更多的资料、气氛图、设计稿来辅助制作。


像电影里的行星发动机,它比珠穆朗玛峰还要庞大,但却没有更贴近的参考对象,因此,在制作时,MORE只能将珠峰作为参考,来设计云层与行星发动机的关系,发动机的高度怎样体现,它周围的细节怎样展现。


1.jpg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在沟通中信息尽可能不流失,并提高工作效率,MORE每天早晨都会开会,汇总前一天做好的内容,并从头到尾看一遍,汇总意见之后迅速安排修改,中午也会与主管和具体负责人沟通,再次确认布置的任务正确传达和安排,1-2周会请导演审查所做的内容,并将导演的意见反馈给相关人员。


“镜头、场景都很难”,“每个镜头,模型量很大,渲染是很大问题”,为了尽快得到理想效果,MORE改进了制作流程,在资产还未完全确认的情况下,先进行灯光渲染,以看到整体效果,若发现问题可以尽快修改。


另外,因为电影有很多风雪的镜头,“我们做了自动添加风雪的小工具,虽然得不到最终的效果,但可以很快地把场次串起来,把要搭的气氛搭出来,这有助于后续跟导演沟通,为项目节省了时间。


MORE承接了全片800余个视效镜头,内部直接制作约400个视效镜头,大部分都是高级别、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而这些视效镜头产生的任务量高达12000多个。


在短短的9个半月的时间内,MORE的200多位视效艺术家制作了片中:


▶ 所有full cg 引擎发动机全景(启动发射、熄灭)

▶ 引擎发动机延展结构(坝体平台、内外侧路桥)

▶ 引擎发动机周围环境(采石场,城市废墟)

▶ 点燃木星前后冲击波(太空和地球两部分)

▶ 点火核心内

▶ 坠落点(刘启和朵朵掉落坝体)

▶ 片头、片尾(几年后的北京)

▶ 救援队掉头的部分镜头

... ...


其中资产的种类数量高达780个左右。


点击查看MORE VFX《流浪地球》幕后制作花絮


体现中式文化内核


作为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在电影首映礼上,导演郭帆就曾表示,《流浪地球》从故事到文化内核都很有中国特色。从电影开始的中国新年,舞狮、包饺子、打麻将、吃烤串,以及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都颇具中国特色。


在电影特效制作中,“因为看过太多国外科幻电影,很容易往上靠”。因此,在制作中以实际生活为参照,观察了周围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体现到电影中:“在矿区添加了注意安全的标语牌”;片中李一一提到的“春节十二响”,是引擎发动机喷射十二次火焰来庆祝中国春节,“按剧情走的话其实引擎发动机的火焰是蓝色的,但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红色是我们春节最常用的颜色,也是最喜庆的颜色,在经过和导演的沟通后,最后在影片中春节十二响的时候,引擎发动机喷射的火焰红色的”,“其实这个红色火焰还有一个点,就是它的呈现效果和最终苏拉威西的引擎发动机要点燃木星时候所喷射出来的红色火焰是匹配的”。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在真实和幻想中做平衡


科幻类的电影就是把真实和幻想结合起来,在制作时要依据科学原理,还要考虑观众是否能够看懂,成品是否符合整个影片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观众是否能看明白,有些硬科幻的东西是很深的”,“例如《星际穿越》里的一些跟虫洞、黑洞还有时间能压缩或延展,这些科学原理是很难让观众一下子明白的”。


7.jpg


8.jpg


大环境特效制作水准已接近好莱坞


《流浪地球》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无论是科幻设计还是视觉呈现都彰显着这是一部重工业风格的电影。“在大环境、大气氛、大坍塌、破碎这一块,我觉得最终的效果已经接近好莱坞”,但仍有差距。


由于国内制作人才经验和制作工具的局限,一个镜头,“同样的时间,好莱坞可能做出了20个不同的版本,但我们可能只有2-3个版本”,像《阿丽塔:战斗天使》这样的生物角色的制作及其运动上,跟好莱坞“大概有20年的差距”。


随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特效制作行业对特效制作最基础的工作已经慢慢掌握,基本的流程规则也已经了解并熟悉。近年来,国内大视效电影越来越多,“这给了特效人员很好的磨练机会,这是通过培训达不到的。必须要有体量够大的电影,才能给特效公司机会去积累、研发和人员扩展” 。